曾經遇過想在電視上播放喜愛的電影,卻發生畫面抖動的現象? 市面上電視規格、播放設備種類繁多,加上複雜的設定。常常只是一個不經意的格式不相容、或影像輸出設定錯誤,影像就無法順利播放。要找出現象成因,概念上應先從三個面向來分辨: 影片內容本身的格式是什麼? 電視機面板及端子支援什麼規格? 或是外接設備設定是否正確?
√ HDMI 1.4 最高僅可支援到 4K 30P 內容,接上 4K 播放設備且強制播放 4K 影音,影片流暢度會變差。
√ HDMI 2.0 則可以支援 4K 60P HDR 內容, 接上 4K 播放設備且強制播放 4K 影音,影片會呈現最真實的流暢度
若面板為 60Hz 且具備 MEMC,則可以流暢無抖動地播放 4K 24Hz 的影音。
若面板為 120Hz 且具備 MEMC,則可清晰流暢地播放 4K 60Hz 的影音。
一般電視有「標準」和「增強」的選項。通常「標準」適用於較老舊的外接設備,新型的設備可能會有 4K 60Hz 的輸出,因此建議選「增強」。
現今市面上的 LED 液晶電視主流解析度分三種:1366 x 768、1920 x 1080、3840 x 2160。一般數位機上盒的最高輸出格式可設定至 1080P/60Hz,若本身電視為 1366 x 768,建議設定到 720P/60Hz 即可。
請先核對 MOD 型號再進入設定裡面的影像輸出設定,MOD 有特定機型可以設定到 4K 24P/4K 30P/4K 60P 影像格式的輸出。但一般電視的影像更新率皆為 60Hz 或是 120Hz,這時候外接 MOD 觀看時,若影像輸出調整到 24P 或是 30P 輸出,則很容易會在畫面上發生抖動行為,建議若可以調整至 60P 輸出,畫面顯示會比較流暢。
由於一般電影均為24P攝製,有些藍光播放機本身就帶有 24P 轉 30P/60P 的功能,但若此時電視的動態流暢增益(MEMC)功能也打開時,在雙重效果作動下,可能會造成概率性影像播放出現異常。此時的偵錯步驟為先將電視的動態流暢增益(MEMC)關閉,再檢查畫面是否仍有異常,若異常持續,則再把播放器的轉偵數功能關閉,讓其輸出原始 24P 影像,再開啟電視的動態流暢增益功能,來檢視畫面是否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