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再現影像」接軌國際影視水準
郭憲聰領導 「再現影像」團隊 實現「鬼才之道」的影像細節
▲ 郭憲聰帶領「再現影像」團隊,在台灣的影視作品中,一再創造視覺特效的無限可能。
「配合這部電影的調性與主題,這次我們以 Rangdoll pysics (布娃娃系統)來模擬人的肢體動作,企圖呈現出導演想賦予這部電影的荒謬感......」,「再現影像」視覺特效總監-郭憲聰聊到近期合作的電影作品,是曾經一起以《返校》雙雙奪下金馬「最佳視覺特效」與「最佳新導演」徐漢強的最新力作《鬼才之道》。
這部片描述鬼魂在陰間力爭上流、發展演藝事業,並立志成為靈界最恐怖鬼巨星的故事,劇情與拍攝手法皆有別於典型鬼片,突破大家對恐怖片的想像。「再現影像」以其細膩的技術輔助電影劇情的推進,觀眾沈浸視覺饗宴的當下,根本不知道原來這些視覺效果是“做出來”的!
透過各種視覺特效技術,讓影像的動態呈現牽引著觀眾的情緒,卻感覺不出特效的存在,便是一次完美的呈現,「例如最近合作的電視劇《誰是被害者 2》,其中一場戲導演希望用一種手法來呈現,患有亞斯伯格症的曾敬驊,回憶案發現場(丟磚頭)的那場戲。曾敬驊的畫面是高格、旁邊其他人則是正常格率的畫面,」呈現出來的影像流動,便能帶出劇情、演員的情緒,想傳遞給觀眾的觀影感受。
「幫助導演說好故事」,是郭憲聰帶領團隊執行視覺特效的精神與初衷。而視覺特效技術的進展、拍攝手法的提升,也讓各種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在應用上更加普遍與廣泛,觀眾也享有更沈浸、豐富的視覺體驗。「再現影像」除了在技術上不段提升以因應劇情需求之外,與國際串流平台的合作,更是帶動影像在規格上與國際接軌。
合作國際串流平台 提升高規格影視設備
「要做國際平台的東西,硬體就是超重要的!」郭憲聰聊到這次與「Netflix」合作原創影集的經驗,在影視規格日益提升的環境之下,製作方的硬體設備也必須跟得上國際的腳步。「像這次 Netflix 他們要求要做 HDR,我們就重新檢視原本的硬體規格是不是足夠?不足的部分,就要去找符合規格的硬體設備。尤其是在螢幕的規格上,HDR 的呈現便與普通螢幕有很大的差距,」郭憲聰聊到與國際平台的合作,在設備、影像規格上必須與國際接軌,以確保雙方的溝通是在一致的 QC(Quality Control)之上,「HDR 的螢幕能呈現更多的細節與更高的亮度範圍,幫助我們在影像工作上執行的更細緻」。
國際串流平台的蓬勃發展,推升全球影視產業在影像品質上更精益求精,影像製程的設備也就更為重要,「像韓國就幾乎每部都是用 HDR 來拍攝」,郭憲聰也聊到近期隨著金馬參訪團到影視輸出大國-韓國,進行影視交流分享的經驗,有感於「科技」與「藝術」充分結合的重要。
▲ 郭憲聰聊到與國際平台的合作經驗,有助於將公司的硬體設備推升到足以接軌國際的水準,以因應未來更多的專案需求。
讓科技的力量 成為壯大影視的後盾
▲ 身為 BenQ 的品牌大使,希望影視產業在科技力量的注入之下,不斷優化創作環境。
「可以看到韓國的科技跟影視結合的很徹底, CJ E&M (韓國綜合娛樂公司)就是三星集團的,」郭憲聰分享了韓國參訪行的許多觀察,影視娛樂產業若能與科技產業有更緊密的結合,便能加速影視作品在效率與品質上的提升,這也是韓國的影視產業之所以強大的原因之一。而在台灣,BenQ 於顯示器、大型液晶與投影機等產品面,不斷針對影像工作者、娛樂玩家,推出專業、頂尖的機種,讓影視工作者在足夠的規格環境之下創作,觀眾也得以在足夠的環境配備中完全體驗影視帶來的驚嘆。
身為 BenQ 的品牌大使,郭憲聰在合作的專案過程中,了解影視產業在國際上的影像規格要求,也不斷與 BenQ 的 PM 人員交流、討論,除了讓「再現影像」製程中的設備能與國際接軌之外,也讓 BenQ 更了解專業人員的實際使用需求,進而在產品面更加精進。
「現在影視規格不斷提升,4K HDR 一定要跟上。而我們這次與 Netflix 合作其實是很好的學習機會,等於讓我們公司去做好這件事(設備規格與國際接軌)。」而郭憲聰也分享台灣在影視影像設備方面的技術,確實是受到國際肯定的,「我們這次也看到韓國的調光師,就是使用 BenQ 的螢幕」。
透過國際合作案與國際交流的過程,郭憲聰認為台灣無論在科技、影視產業,其實都具備足夠的潛力,去達到國際的水準,關鍵在於能否把事情「做到位!」。
電影裡最重要的是『人』
「這次韓國參訪經驗,讓我覺得,其實他們在做的事情,跟我們在做的,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流程也是一樣。但重點在於他們每一個執行步驟都很完整,做得很到位!」韓國人口僅僅多台灣一倍,為何韓劇能席捲全球?從郭憲聰的分享中我們瞭解到,「把一件事做到位」的重要,「例如一些案子,光一場特效的前期規劃,平均就花上 4~5 個月,從分鏡討論、動態腳本等等的流程,都做到非常嚴謹。」
原來台灣在技術與設備上的實力早已不容小覷,但要真正達到國際水準,除了硬體得完備之外,關鍵還在於「把事情做到位」,影視創作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環節的精心打磨,才能創造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
影視產業的核心始終是「人」,雖然AI在各界的應用方興未艾但郭憲聰認為,目前AI技術於影視產業中僅限於"輔助"的角色,AI確實為製作流程帶來了效率與更多可能性,但仍然無法取代人類的創意、情感的連結以及細節的到位。真正能夠讓觀眾感動的,依然是創作者們對作品的深刻理解與細膩詮釋。
技術設備隨著時代進步,但最終決定作品品質的,依然是創作者們的用心程度與專業精神。台灣擁有豐富的創意人才與先進的科技,只要在每個製作環節上做得更極致,就能與國際市場競爭,在國際舞台上更有競爭力。
郭憲聰 再現影像視覺特效總監
得獎 2021 第 23 屆台北電影獎 最佳視覺效果《消失的情人節》 2020 第 57 屆金馬獎 最佳視覺效果《消失的情人節》 2020 第 14 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視覺效果《返校》 2020 第 22 屆台北電影獎 最佳視覺設計《返校》 2019 第 56 屆金馬獎 最佳視覺效果《返校》
入圍 2024 第 26 屆台北電影獎 最佳視覺效果《周處除三害》 2023 第 60 屆金馬獎 最佳視覺效果《周處除三害》 2021 第 58 屆金馬獎 最佳視覺效果《緝魂》 2021 第 58 屆金馬獎 最佳視覺效果《詭扯》 2021 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視覺效果《消失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