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態室內高爾夫球練習場,空間設計宛如 KTV 包廂,讓揮桿變成朋友聚會、談生意的新選擇。圖為 Tee Time 室內高爾夫俱樂部。(攝影者.楊文財) Copyright © 商周
你想過,可以邊打高爾夫邊微醺喝酒,還有動漫角色跟你互動嗎?
不用忍受大太陽與蚊蟲,揮桿時,《RO 仙境傳說》中的魔物會從螢幕中跑出來跟你互動;同時間,你的球速跟起飛角度等各個數據都會紀錄,系統會建議你怎麼打更好;而且,它會上傳手機 App 紀錄,讓你感覺自己像是在打遊戲一樣,正努力破關。
甚至,你想在哪裡打球都可以,全球包含奧古斯塔跟聖安德魯斯在內的四大賽等兩百多座模擬球場讓你選。
「台灣虛擬高爾夫市場正逐步打開!」BenQ 以高爾夫球投影機聞名美國,該公司台灣區總經理楊士良觀察。
OMNIX GOLF 尚崇國際執行長許淳俞估計,台灣室內高爾夫商業空間約有百家,其中五、六十家為小型無人智慧場館,僅配備一至兩台模擬器,使用者掃碼即可入內練球,大型綜合練習場目前全台約有十餘家。
據 QYResearch 市場調查預估,全球室內高爾夫設備市場規模,將在二○三一年增至十七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二十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逾七%。
▲ 高爾夫球重返盛世,吸引台灣百萬人下場!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為何室內高爾夫突然間紅了起來?
一,疫情驅動變化,台灣高爾夫相關人口近兩百萬。
「疫情期間,高爾夫是少數相對安全的戶外運動選擇,很多人因此第一次接觸了這項運動,」Tee Time 室內高爾夫俱樂部共同創辦人陳宥霖說。
「高爾夫像一種信仰,球友都很虔誠,」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理事長王政松說。隨著更多人投入練球,練習場幾乎天天客滿,預約難、價格漲。教練與裁判需求同步上升,執照核發數持續成長,反映高爾夫人口與訓練市場擴張,熱潮也外溢至室內虛擬球場。
虛擬高爾夫球場不受天氣影響,只要在營業時間內就能打球,部分甚至採用二十四小時無人智慧館模式,全天候開放。
時間,是大家打室內小白球的誘因之一。
虛擬高爾夫場多開在都會區,可以讓玩家省去交通時間。陳宥霖指出,離台北最近的室外球場車程都至少要三、四十分鐘,來回加上打球、用餐與休息,動輒耗時六至七小時,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難以負荷。
二,科技降低進入門檻,只剩下四分之一的門檻。
原本,打一場高爾夫球的費用相當昂貴,除了球場費外,還須支付擊球費、桿弟費等,整體費用動輒三、四千元。因此,台灣高爾夫長久以來被視為有錢人的運動。
如今,室內高爾夫解決了時間與天氣問題,場館費用一小時不到一千元,大幅降低門檻。
如前文所述,這些室內場館運用的是高爾夫模擬器設備,有效降低新手學習壓力。舉例來說,擊球後,系統、App能即時回放、揮桿數據分析,如球飛多遠,球桿角度等,「幫助新手快速進步,不再背負『我不是球友』的壓力,」陳宥霖說。
「很多新手反映,尤其女生會說,戶外球場熱又有壓力,幸好有包廂讓他們放鬆又自在,」STEP GOLF 總經理黃彥智表示。
▲ 高爾夫球模擬器設備,能即時顯示球速、旋轉、飛行角度等數據,高球小白也能進步神速。(攝影者:楊文財)
▲ 科技果嶺結合打擊與互動遊戲,用科技提升推桿精準度與娛樂性。(攝影者:楊文財)
三,韓流推波助瀾,社交×運動成潮流。
這些室內場館設置有如KTV一般的私人包廂,也有提供餐飲的公開空間,讓人運動同時可以社交。除了上班族開始加入,也有許多家長帶孩子來放電,吸引親子族群,讓孩子從小接觸高爾夫。
其實,台灣十多年前就引進室內高爾夫球場,「但當時技術不成熟、畫面不真實,每小時要價上看兩千元,跟室外球場差不多,所以未能普及,」黃彥智說。
現在,高爾夫擺脫過去「高不可攀」的形象,韓劇的推波助瀾,更讓高爾夫搖身一變,成了時尚代表。
綠夾克運動執行長廖聰哲指出,不少韓劇中出現高爾夫置入,加上韓系服裝時尚,讓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掀起拍照風潮,打球瞬間成為展現美感的方式。雖然有人打球只是為了拍照,似乎偏離了運動本身的目的,但這反而成為更多人認識,並接觸高爾夫的契機。
一個運動普及了,相關產業就會陸續開始變化。
「現在大家都說,到球場都能看到辣妹,」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總經理黃美蘭說,年輕女生把打球當時尚,穿短裙、亮色裝備拍照打卡。這一股穿搭風潮,源自於台灣球友在國際賽事見到日本、韓國選手造型吸睛而跟著打扮,現在就連台灣男性球友也重視穿搭,讓球場成為戶外時裝秀。
一件球衣八千元起跳,這會帶動台灣紡織業的業績嗎?「雖然女性球友有增加,但粗估僅約二十幾萬人,這對相關產業來說,可能還不足以支撐開發自有品牌的經濟價值,更何況,從韓、日進口很方便,而且流行變化快速,是台灣相關產業的挑戰,」黃美蘭說。
但旅遊業已看到機會。
雄獅旅遊高爾夫球事業處總經理李正聰說,許多人覺得國內打球不過癮,開始出國打球,性價比高於國內,還有不少球友偏好挑戰曾舉辦PGA(職業高爾夫球手協會)等國際賽事的名門球場,這些場地多需要會員協助預定,因此,能有資格預定的旅行社相對吃香。
過去,國內高爾夫球隊安排出國打球或比賽,也會透過旅行社包團,避免自行訂票、訂場麻煩,客群多為四十五歲以上企業主、退休醫師等,但隨著高爾夫旅遊漸漸盛行,現在除了熟人組團,也流行與陌生球友合團。
▲ 雄獅旅遊讓員工組「幼獅隊」,走進 STEP GOLF 室內高爾夫球場,由前選手教練帶訓,從實戰理解高球客需求。(攝影者:楊文財)
雄獅旅遊看到了高爾夫旅遊的價值,將高爾夫旅遊從主題旅遊部門獨立出來,並成立「幼獅隊」,帶員工走進室內高爾夫場館,透過團體課程與補助,引導員工熟悉球友語言,促進跨部門交流。
幼獅隊隊員、雄獅旅遊團體行銷部資深經理連筱意說,在還沒有學高爾夫之前,常常不懂客戶的需求,行銷不夠精準,學習之後,她掌握到客戶關注點,調整策略,並計畫拓展親子高爾夫及女性高爾夫市場。
令人惆悵的是,台灣是高爾夫球王國,二○二四年高爾夫球球體本身出口值全球第二、設備出口值全球第五,但做的都是硬體生意,最甜蜜的一段,竟然沒吃到。
例如,室內高爾夫的核心靈魂:關鍵模擬器最大供應商來自韓國。
關鍵模擬器是什麼?簡單來說,它能讓你在室內體驗真實高爾夫球場,透過感應器和軟體精準測量揮桿速度、方向與力道,打球時,你會感受到模擬的坡度,甚至風聲。體驗做得好的廠商,會把社交遊戲元素納入軟體中,讓你可以跟朋友組隊 PK,或是把它變成遊戲,每次突破就給徽章,讓你想要一直打下去。從追求完美擊球,變成真正享受過程。
這類大品牌多為外國業者,以韓國居多,美國和中國也有,台灣僅力揮、馭風、工研院等少數單位投入製造。
為何韓國能在高階高爾夫模擬器市場獨霸?王政松指出,韓國選手在國際賽事表現亮眼,帶動全民瘋打高爾夫,但儘管國內有六百座球場,冬季卻無法使用,促使產業發展出完整虛擬高爾夫生態系。
此外,韓國一直把運動跟休閒視為文化的一環,所以養成韓流與電競產業,其並在科技發展時,鼓勵 VR 與 AR 等虛擬實境技術發生。現在,運動與科技相會,就形成了他們的強項火花,讓他們可以一直鑽研打高爾夫的體驗與技術。
▲ 室內高爾夫模擬器,韓國主導全球逾半市場。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 一套模擬器、7 大零組件,看懂室內高爾夫設備新戰場。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現在,韓國的模擬器廠商,從硬體製造、軟體開發、場地設計到連鎖經營服務,幾乎可通包,不只賣設備,而是把整體服務做到極致,兼顧會員系統到社群互動等細節,讓打高爾夫變得既專業又好玩。
但由於他們幾乎是統包整體服務,台灣單一硬體廠商想要打入,其實都不容易,如模擬球場必備的投影機設備,台商 BenQ 要做這生意,也需要跟整機服務商連結,才能辦到。
小白球運動已逾五百年歷史,如今,當科技與 AI 碰到它時,還能再創造下一個成長高峰。它的革命也提醒台灣,擁有最棒科技,並且在不少傳產領域都是代工第一的我們,如果能改變作戰方式,賺價值財的機會,其實俯拾皆是。
延伸閱讀
▲ BenQ 台灣區總經理楊士良 (攝影者:楊文財)
「過去顧客價值未被特別照顧的市場,我們讓顧客煩惱越來越少,只要選 BenQ 投影機就好,」BenQ 台灣區總經理楊士良說。
這句話,讓 BenQ 投影機名字,在室內高爾夫球的生態系中經常可見。
透過它的投影,大家可以把球打在布幕上,但投影畫質須細膩擬真,讓人彷彿置身球場,這都需要它在技術參數上的修正。
其實一開始,BenQ 關注的是飛行及駕駛模擬戰場,但疫情意外加速了另一條賽道的崛起——高爾夫模擬器。
然而,該怎麼切入才好?他們選擇先從解決大家的煩惱開始。
他們先做「顧問式服務」,協助客戶挑選機型、抓投影距離、規畫安裝流程,不急著賣產品,先建立信任。
擬安裝情境與機型建議,從「代客解決」升級為「自助選配」。
直到去年,他們才推出專用高爾夫投影機,內建 AI 畫面調校與一鍵滿框功能,打造最接近真實球場的畫面體驗。
現在,BenQ 每月追蹤高爾夫投影機社群討論,統計顯示:每 10 則相關討論,就有 6 則提到 BenQ,成為全球唯一被納入室內高爾夫設備研究報告的投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