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在這個專屬於孩童的節日,不只希望能夠讓孩童享受著童年的美好回憶,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可以開始了解在社會上每位角色的平等、重要性,尤其對孩童,在擁有較少的社會經歷或是知識力量的保護,更應該讓他們了解自己也是社會中重要的一份子,也應該有同等的權利去保護自己。在不同國家的文化中,兒童節的意義也不盡相同。本篇將詳述兒童節的由來、國際兒童節、兒童節故事,與兒童節繪本的介紹。以下精選8本孩童權益繪本,突破以往大家對權利議題條文式內容,此書單讓小讀者先從了解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出生來自於滿滿的愛,到用簡單的生活譬喻描繪孩童的權利,有什麼是我們容易忽略或是沒有注意的地方,相信無論大小讀者都能從中收穫滿滿。
四月四日是台灣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在國民政府仍在中國時期,中華慈幼協濟會創辦人孔祥熙向政府提議,將四月四日定為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又稱「國際保護兒童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訂於每年六月一日,為紀念1942年6月10日被納粹屠殺的數十名捷克兒童,與所有死於納粹侵略的兒童們,義大利婦女聯盟執委會委員加波羅佐,代表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書記處,建議將6月1日訂為國際兒童節。
除了六月一日的國際兒童節之外,聯合國也於1954年9月21日的第九屆聯合國大會上,決議設立「世界兒童日」(The Universal Children’s Day),旨在保護兒童權利、促進兒童成長、減少貧困兒童、提醒各國政府勿殘害兒童等等。
通常各國都只有一個兒童節,但傳統的瑞典有兩個兒童節!瑞典傳統的兒童節故事中,兒童節被分為女孩節與男孩節。女孩節為每年的12月13日,全稱為「露西亞女神節」(Luciadagen),每年的露西亞女神節,瑞典各個教堂、學校都會選出一名「露西亞」,傳統的露西亞都有女孩擔任,近年來由於性別意識崛起,愈來愈多男性也能擔任露西亞!男孩節則是每年的8月7日,又稱為「龍蝦節」,旨在鼓勵瑞典的男孩們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每年的龍蝦節,男孩子們會裝扮成龍蝦、參加各式各樣的龍蝦晚會,傳統上父母還會帶孩子們乘船出海捕龍蝦。
日本的兒童節為每年的5月5日。自日本江戶時代起,每年端午節(農曆5月5日)同時也是「男孩節」,又名「鯉魚節」。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改用西曆,男孩節也由農曆5月5日改為西曆5月5日,直到1948年,5月5日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全體兒童的兒童節。
在兒童節這天,日本家家戶戶皆會掛上鯉魚旗,旗上的黑鯉魚代表父親、紅鯉魚代表母親,排在下方的每條鯉魚分別代表一名子女。在飲食方面,日本人通常會在兒童節食用粽子,與一種和菓子「柏餅」。
印度的兒童節為每年的11月14日,為印度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生日。尼赫魯為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在尼赫魯去世後,印度議會決議將他的生日定為兒童節。在兒童節當天,印度通常會安排活動,了解尼赫魯的生平,以及尼赫魯對孩子的重視。
阿根廷的兒童節為8月的第3個星期日,兒童節是阿根廷孩子非常期待的節日,父母這天通常都會特別買玩具給孩子。阿根廷當地的社區組織也會籌辦娛樂兒童的活動,是個高度商業化的節日。
泰國的兒童節稱為Wan Dek通常在每年1月的第2個星期六慶祝,泰國各大商場、遊樂園、博物館都會祭出兒童節專屬的優惠活動,泰國捷運與輕軌甚至開放14歲以下兒童免費搭乘。
「在我遇見你的時候,你小小的、你發抖著……」
由紐約時報暢銷小說家譜寫,用真摯的文字,柔和的筆觸,描繪和孩子初次見面的情景。
國際媒體《柯克斯書評》《書單》《出版人周刊》等等,佳評如潮!
是一本十分適合媽媽與寶寶的孺慕之情繪本。
▶ 同場加映:《怪獸媽媽》【媽媽該怎麼永遠守護孩子呢?】
作為大人,兒時的單純美好都駐藏於心。
當午夜的鐘聲響起……阿嗚國王和大臣們通通回到了小時候。
究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國王和大臣們又能在這次的奇妙經歷中學到什麼呢?
「當你想變成小鴨子時,我會跳進池塘裡,陪你玩耍!」
紐約時報暢銷小說家,挑戰溫馨系繪本。
從寶寶懵懂地爬行,到終於學會走路,會說話,會說我愛你。
都是媽媽和寶寶既溫馨又刻骨的成長之路。
熱銷28國,以柔和水彩當基調,推薦給每個想和小寶貝分享心路歷程的媽媽們。
▶ 同場加映:《媽媽,你還愛我嗎?》就算不完美也值得被愛!
▶ 同場加映:富有韻味的歌謠兒童繪本《牛來了》
鬧烘烘的兔子家,迎來了兒童節。他們決定來玩扮家家酒!
不過,兔子妹妹似乎心不在焉,一下說肚子餓,一下又說想去冒險!這……
於是,大家假裝成勇士,拿好胡蘿蔔劍,蓄勢待發,一起度過最不一樣的兒童節!
▶ 同場加映:《小兔子公寓》造訪充滿驚喜的兔兔大觀園!
在大多數的繪本裡面,我們談到的都是母親對孩子付出的感情——這多多少少源自於一種生物的想像,比如說生產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出了母性之情等等。我們沒有談過的是,純粹來自於親情關係聯繫的感動,純粹文化上的親子之情。
這本書便以父愛切入,探討一種純粹發自內心的親情之感。同時,特別是父親這樣的角色,父親在家中往往是被「嚴父慈母」的標籤歸於不苟言笑的那一邊。但其實,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父親面對小孩的心聲,這些內心的話,似乎在大多數的文本中都是被消音的。重新挖掘出來,我們也是試圖在重新建立一種父親在場的親職現場。也因此,在繪本的閱讀過程中,孩子可以發現到,原來爸爸(也可以是媽媽)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美妙也豐富多元的心境變化。原來,親子之間的感情,有著這樣的由來。
▶ 同場加映:【爸爸心中沒有說過的愛】《謝謝你來當爸爸的寶貝》
「開心時就盡情的笑, 如果想哭也沒有關係喔。」
這句魔法咒語,安撫了大大小小,經歷分離焦慮的親子們。
孩子面對新環境,父母工作,結交朋友……數不清的新挑戰中,孩子該怎麼克服分離焦慮?
本書用溫暖與同理心包裹,被譽為「為養兒育女煩惱的媽媽帶來勇氣與感動的作品」
▶ 同場加映:《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以包容化解孩子的不安全感!
你們知道我的媽媽嗎?他長得如何? 他會愛我嗎?小天使到處問動物夥伴們,希望知道他的媽媽到底在哪裡。不過動物夥伴們的回答總是不知道,卻會帶小天使去看他們的媽媽,看到動物夥伴們與他們的媽媽如此的要好,也讓小天使不禁想要找到一個也如此愛他的媽媽。
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作者在陪伴他的妻子,從懷上孩子到中間難產,最後成功誕生出一名寶貝的心路歷程,書中小天使著急詢問中的慌張不安感,就有如媽媽們在懷上胎時,每一刻都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希望他能健康平安的誕生,更凸顯著每位母親在懷孕中帶有期待、帶有些擔心的心路歷程,讓閱讀時,總能從中獲得滿滿生命的美好,也能從故事中感受到無論是動物或人類,母愛的偉大與溫暖。
當生命悄悄的降臨,肚子裡的生命不斷茁壯,到最後平安的將落在這個世界,開始盡情的探索,即便經歷了許多事物,當回首過去與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媽媽永遠不滅的愛守護在身旁。
有曾問過媽媽當懷上孩子的心情嗎?每個孩子的孕育,都象徵著背後無數的支持與陪伴,書中一頁頁的畫面,就彷彿時光機,帶我們一起走過這段辛苦卻甜蜜的心路歷程,看一位母親如何牽著孩子的手,給予最充沛的溫暖與關懷。
小熊在一場遊戲中意外把外套給弄破了,小熊緊張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求助剛忙了一整天的媽媽,帶著滿滿的擔心,害怕地問著媽媽一連串的問題,擔心媽媽因為他的失誤而不愛她了,究竟熊媽媽會怎樣回答呢?
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相信這句往往是許多孩子心中的疑問,因為總是擔心自己偶爾的調皮、犯錯影響到家人對他們的愛,對愛有極度的需求和安全感,書中透過熊媽媽一句句包容堅定的回答,給予了讀者們最溫暖的回應,也凸顯家人們的偶而會有情緒的反應是理所當然,但當雙方都能為彼此著想,給予空間,那即便是最忙、最傷心的時候,愛會永遠都在。
這天,小熊拿著鼓棒開心地打鼓,媽媽看了也很開心,殊不知他就這樣不小心把媽媽最愛的向日葵盆栽打破了。沒想到,媽媽也沒有罵小熊一句,反倒是體察到了小熊的心碎,適時地用愛來填補小熊心中的匱乏及不安。接著下來,小熊還是面對了各種的難關與痛苦,他沒辦法在跑步比賽中拔得頭籌、他也不小心在草地上跌倒了,他還不小心讓自己的風箏給吹走了。儘管在每一個當心他都很難過,但他記住了媽媽說的話,他感受到自己的胸口,都有媽媽的心跳正保護著他。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一方面,不僅爸爸媽媽可以學習與孩子如是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在閱讀間,理解到愛一直都在,理解到自己永遠都可以在身上找回爸爸媽媽投下的愛。這本書真的也很適合給爸爸媽媽看,讓爸爸媽媽思索什麼樣的方式,最能夠提供孩子更好的保護。熊媽媽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或許在於他如何地懂得體察孩子的情緒,先一步地用愛來化解孩子的不安,而不執著於眼前孩子的錯誤。
▶ 同場加映:什麼都不怕 因為媽媽愛你《全心全意愛著你》
狐狸媽媽與小狐狸的日常總是充滿許多樂趣,即便生活中有各種的事情影響著,甚至會有一些快樂、難過、害怕情緒產生,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狐狸媽媽總是溫暖的接住每個時刻,每刻都會愛著親愛的小狐狸。
翻開這本書,一幕幕都能看著小狐狸和狐狸媽媽的暖心互動出現在日常各活動中,就好像父母時時待在我們身邊,關心、接住我們每個情緒。除了傳達溫馨的橋段,在書中的各角落都有貼心的引導語,像是提醒我們如何面對情緒,或是帶小讀者認識小動物,都在書中能得到許多小驚喜。
身為小讀者的你,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利可以保障嗎? 年紀小也可以擁有同等的權利嗎?身為大讀者的你,是否也了解到兒童的權利也是需要許多人共同守護的重要議題呢?
薄薄的一本書,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加上運用許多生活化的描述和譬喻,讓看似難以理解的兒童權利,變得簡單好上手,更讓每個小讀者重視與他們切身相關的議題。
無論今天來自哪裡、無論是什麼角色、外表與他人有何不同,只要身而為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這不只是一句話,更是這世代的重要宣言,需要被更多人重視、落實在生活的原則。
從自我認同、互相尊重到開始重視社會的各角落,這本不只是給孩童的書,更是每個人都需要重視的議題,書中用溫暖的文字與插畫,讓我們從自身的行動開始,到最後能帶著種子到各地落地實踐,勉勵各位讀者們。
「身為人,應該如何被對待」,這個問題看似有些複雜,但能透過以上六則故事,讓我們好好思考,從懷胎開始,家人給予的無私的愛、到生活中的日常,孩童能夠被溫暖的手接應、到社會上,孩童有專屬的舞台去維護他們的權益,運用文字與圖畫的力量,帶給我們不同角度的啟發,更是影響著我們,能夠從自身開始落地實踐,透過書籍,讓更多了解這個議題,也號召更多人可以捲起袖子一起維護孩子們的權益。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