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伊蓮.艾融(Elaine N.Aron)博士所提出,她預估,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屬於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當父母本身是高敏感的人,可能更容易察覺到孩子的敏感特質。但當自己並沒有這個特質,自然會較難理解孩子為何有較為敏感的種種反應,甚至可能會以為孩子「難搞」、「難教」。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琬琳說,「針對高敏感成人的研究中,最早是將高敏感族定義為:對於內在、外在刺激都比較有感覺,容易被情緒淹沒的一群人。」隨著愈來愈多人投入相關研究,使高敏感特質的內涵變得更豐富、立體。
她指出,大部分的高敏感相關研究是針對成人而進行,因為成人的特質和人格發展比較穩定,但依舊可以用依據成人的高敏感特質定義,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比其他人來得敏感。艾融博士曾在《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一書中整理出高敏感族的常見4項特徵:
楊琬琳心理師說,高敏感的人反應閾較低,只要接受一點點刺激,就會有所反應。當高敏感的人感受到太多刺激,不論是從外在環境,或者是來自內心的想像,都容易覺得受不了,因此感到緊張、焦慮,容易受到刺激,也可能過度興奮,甚至在當晚睡不著覺。
高敏感的人除了容易過度接受刺激,也會比一般人更徹底地處理這些資訊,因此,每當進入新環境,通常需要一些時間仔細觀察後,才會採取行動。高敏感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困惑的樣子,花較多時間才做出決定,這些行為常被視為膽小、內向或優柔寡斷,但其實是因為他們會深度吸收、消化訊息,然後以更謹慎的態度評估。
由於高敏感的人較能察覺到細微的變化,可能會特別注意到他們不喜歡的點點滴滴,在外人眼裡的芝麻小事,卻讓他們很在意。例如:抱怨衣領標籤讓皮膚癢、襪子縫線讓人不舒服等。然而,不是全部的高敏感兒都會注意周遭的細節,有些孩子只注意特定細節;有些則是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其他完全無視。
由於高敏感的人容易注意小細節,又具有較強的感知能力,因此,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所影響,讓情緒起伏比較大。楊琬琳心理師提到,高敏感的孩子因為容易了解別人的情感,往往也很有同理心。「有些孩子即使感知到別人的情緒,但並不會在乎,但高敏感的人不只容易被刺激,也容易被激發。」
艾融博士曾在《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一書中,整理了眾人對於高敏感族的迷思,並加以解釋: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出自媽媽寶寶,文章連結以及更多資訊請點此,不得任意轉載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