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推薦原因】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好書大家讀」好書獎
文化部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讀物
出版後旋即譯成多國語言,這本書透過動物的差異來探討什麼是真正的勇氣,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兩位作者,善以對白來將抽象的議題化為孩子能夠輕易理解的形式。孩子可以從書中學會尊重別人,也能學著為自身與他人發聲!
說到勇氣,大家或許都有一兩件代表著自身勇氣的事蹟。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吃下青豆,或是第一次憑著一己之力獨自上學,或許都是一件件象徵著勇氣的事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勇氣的想像也會開始變化(或許是量變也可能是質變),那樣的作為回頭看來還能算是勇氣的表現嗎?自己如是,更何況是他人看來,每個人心中的勇敢之舉,在他人看來也都是勇氣的表現嗎?
回想孩提時代,是不是也有和同儕們比威風的經驗?到底是雙手放掉騎單車比較厲害,還是在冬天跳進池塘比較勇猛?這本繪本用老鼠、蝸牛、青蛙和麻雀的一個下午,描寫的就是這樣孩子想必都相當熟悉的場合。他們都分別展現心中認為最勇敢的舉動,但到底誰做出的才能代表真正的勇氣呢?
青蛙一臉不屑:「這有什麼了不起?這不叫勇氣,根本只是好玩。」
「我又不是青蛙,對老鼠來說,這是很瘋狂的事!」
在一個無聊的下午,碰巧齊聚的老鼠、蝸牛、青蛙和麻雀正發愁著。「我們來比賽,看誰最有勇氣」青蛙靈機一動提議道,大家都興奮地附議。老鼠首先發難說,自己要憋著一口氣,一次從這岸游到對岸再游回來,中途不換氣。但提議的青蛙卻覺得,這不過是易如反掌之事,哪有什麼厲害的。
這不正是恆常見到的歧異嗎?在你心中的勇敢事跡,在我看來卻十分微不足道。然而,就在作者用不同動物來轉化以後,我們突然發覺到——原來,想像上的差異,或許不過就只是來自於我們是不一樣的存在。一邊閱讀著,我們當然可以十分容易瞭解到動物間習性的不同,造就了他們不同樣貌的勇氣。回過頭來,我們是否也會開始思考,就算是人跟人之間,隨著出身與經歷的差異,也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同想像呢?
不過,儘管事前如此質疑,青蛙在眼見老鼠來回,以老鼠之身來理解這番舉措後,將他拉上岸並誇獎他:「你真有勇氣!游得很棒!」接著輪到青蛙,當青蛙說他今天一整天要茹素、以荷葉為食的時候,蝸牛也質疑地說,這不過是他每天的日常生活。青蛙這時也反駁說,這對青蛙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有趣的是,這時老鼠也開口了,他也為青蛙仗義直言,要青蛙快快開始他的表演。
這也是一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故事。為彼此發聲是一種能夠不斷向外擴大的良性循環。或許你也猜得到後面的情節⋯⋯沒錯,儘管彼此對彼此的勇氣定義都有所質疑,但正因為有願意為自己辯護的他人,自己也都開始有了為他人辯護的意願與勇氣。很多時候,這樣的良性循環都來自於一個放下成見的轉念,來自於一個換位思考的萌生。正因為停下角度正視他人的努力,所以發現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最棒的勇氣!
其實,我們都很容易陷在堅持己見的僵局中,而且往往難以自覺。動物的比喻十分能夠說明這點,畢竟兩棲類從來不需要理解哺乳類的呼吸方式:那些真正足以影響生存的小細節,往往不是在生活中會引人反思的。而正因為我們往往將眼前的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也就難以顧及那些我們理解以外的事物。
這本繪本的兩位作者都有兒童教育的相關背景,或許正因為這樣的背景能讓他們去思量孩子的思考方式,去思索出為孩子提出反思最好的方法。這便是這樣的一本故事,要帶著孩子去反思自我,而這樣的反思便是為了推己及人。當每個人都能擁有推己及人之心時,那樣的關懷同樣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