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推薦原因】
孩子總是看著身旁的人的期待,思索自己要成為的樣子。這本繪本的故事會告訴孩子,無論是如何不起眼的人(或是在傳統社會中不被期待的女性),都可以專注於自我,成就自我的一片天地。
即使在耀眼的人身邊,
也不要忘記自己擁有的獨特光芒!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以那麼光彩奪目的姿態活著。確實,有些人似乎與生俱來地,就在外表、思想或是行為模式上,恰如其分地呼應著周圍人群的想望,不費吹灰之力地就成了大家眼中欽羨的存在。對於這些人,人們自然是好生羨慕,但回過頭來,這樣的令人欽羨其實也並不一定是唯一值得存在的價值,是嗎?
有人會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現在的這個時代裡,大家越來越有能力以自身信念來定義自身價值。這本繪本透過正面的方式,探討在奪目色彩旁,未被重視的一部分人,探討他們在目光以外,如何開展自己,如何與斑斕色彩一樣美好地活出自我。這本繪本探討了許多議題,第一眼可以看見對性別意識的回應,但其中更存在著一體適用於全體人類的願景。
山頂上的大房子裡,住著幸福和樂的家庭,他們有十個兒子。
餃子十兄弟,做什麼都再一起,他們也被以歌頌揚。
但一旁還有另一個小餃子,聆聽、研讀、學習。
只要你靠近點,仔細看⋯⋯
乍讀之下,這像是一本一般而論的繪本或民間故事,記敘著帶點奇幻色彩的擁有十兄弟的一家人,講述著他們如何在眾人的目光下出生,成長,並邁向成功與卓越。
但故事不只如此,看到一般我們才突然發覺,原來每一頁的畫面中,都不只有這幾位兄弟。原來,在每一頁的角落中,都有一位小女孩默默地跟在十兄弟身邊,有時和他們一起成長,有時也專注在自己的人生旅途當中。
他也是我們,這位小女孩不僅代表著所有在重男輕女社會中被忽視的女兒,也代表著所有我們這些不夠亮眼,但還是懷抱著自我願景努力活著的人們。小女孩不見得像十兄弟一般受眾人注目,擁有著最大的社會性成功,但也完成自己的夢想,成就了自我,得到了應有的幸福生活。
在每一本寓言故事背後,我們可以去思考的都是,我們想藉此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我們在這本繪本中特別可以看到的是,原來不一定要像傳統故事那般——像龜兔賽跑那般——一定要有輸贏之分,或道德優劣之分,才能藉由批判一方來發揚未被重視的另一方。
在很多故事裡,我們都得要透過樹立敵人才能換取自我樹立的可能性,便也陷入了一種二元對立的陷阱中:也就是只能以敵人來定義自我。特別是在討論性別議題的時候,我們慣常性地看到很多這種問題。
譬如晚近的女性主義者便提出「第二輪班」(second shift) 這樣的批判,指出在以扁平的兩性平等為目標前行的同時,許多女性確實成為職業婦女,走入原本排除異己的陽剛職場,但他們卻並未同時卸下回家後的繁重家務,反而形成了一種雙重負擔。當女性(或其他性別)都得要超克父權所樹立的男性主體,才能證明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的時候,我們並不得以只好加入這場原本就可議的遊戲當中,且從未真正地在相等的起跑點上出發。
這本書所要傳遞的訊息,正是在告訴我們,我們不一定要汲汲營營地追求他人灌輸我們的價值,而去參與了不適合自己的比賽。重點其實是,如果你想要做某一件事,即使那看來不被祝福,我們也可以試著自我實現。
對孩子來說,他們成長的過程裡——每一分每一秒——他們都在學習「什麼是值得被期待的」、「什麼是會被祝福的」。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外於社會想像地生活,灌輸一種不切實際的烏托邦期待給孩子,然而,我們確實可以告訴孩子說,做你自己就夠好了,我們每個人永遠都有自己可以成為的樣子。
如果這是我們能夠帶給孩子的,那想必在更久之後的未來,孩子的孩子將會活在一個沒有鄙夷只有尊重的世界裡。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