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推薦原因】
法蘭克福全球繪畫獎得主——布麗塔‧泰肯特拉普創作
中國圖書館學會評選「年度十佳繪本」
入選中國搜狐專家推薦童書榜
亞馬遜書店5顆滿星好評推薦
知名創作者布麗塔‧泰肯特拉普創作,透過居住在巨大圍牆中的動物們,演繹的是簡單卻富有深意的一則寓言故事。這本書可以教導孩子反思的勇氣,也要讓孩子永遠不會遺失「赤子之心」。
大貓悄悄的說:「這道牆要擋住外面的人,不許任何人進來啊!它保護着我們,外面的世界很危險。」
我們是否都會有想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呢?有時是出於源自直覺的質疑,有時則是對現狀的懷疑。然而,歷經社會化的我們習慣隨波逐流,畢竟質疑的勇氣與嘗試,往往象徵著不同的衝突與損失。
但依然單純的孩子不同,大部分的孩子都還保有原初的直觀,依然習慣去反思那些他們認為不尋常的事物。這本繪本就是以一隻年紀尚輕的小老鼠為主角,故事是他好奇為什麼大家活在一堵四面環繞的高牆之中,外面又有什麼。裏頭不僅描寫著其他動物如何安於現狀,也描寫著他對現狀的懷疑。這本繪本值得爸爸媽媽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勇於反思的批判性思維,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持續思考的習慣。
苦於現實,我們在生活中沒有辦法讓好奇心無時無刻地放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則有關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因為好奇心,初入學便在課堂上不斷地詢問天氣為什麼有變化、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詢問這些我們從未想過要質疑的現象。被老師斥為學習遲緩後,便不得不自願退學了。事實證明,愛迪生最後成就了一番事業,而他的成就也正來自於他的好奇心。
愛迪生的故事帶來的省思,並不是鼓勵我們全然不體察現況地質疑一切,而是點出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被迫放棄思考。這樣的被迫或許來自於過量的訊息,也或許來自於思考的辛勞——就客觀來說,我們往往會發現,隨波逐流才是最輕鬆的,才是最容易活著的方式。或許,這樣的隨波逐流也可能源自於創傷的經驗,故事中有一隻悲傷的獅子,他被小老鼠詢問的時悲傷地凝視著遠方說:「外面什麼都沒有!」
「小老鼠,我忘記了,」老黑熊說。
「這道牆很久以前已經在這裏了,它是我的一部分、我生命的一部分。」
⋯⋯
「我才不在意!」狐狸咧嘴而笑。「小老鼠,你問得太多了!只管去接受事物本身就是這樣,你便會像我一樣快樂。」
關於安於現狀,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解釋方式:狐狸用一種彷彿哲思的語氣來自圓其說,而老黑熊則是已經在現狀中生活得太久,忘卻了反思的方式。在這些動物的話語中,我們彷彿看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也想起人們並不是生來便安於現狀的,往往是隨著成長而形塑出這樣的性格。
然而,改變就在一念之間;而一念之差,也往往能帶來全盤的改變。故事中,小老鼠幸運地碰上來自牆外的知更鳥造訪,帶給了小老鼠走向牆外的機會。就這樣,乘著知更鳥的羽翼,小老鼠發現了牆外的美好世界。確實,改變就在一念之間,一旦動念改變了想法,便能發現原本從未看見的宏觀。
回頭一看,小老鼠發現那堵牆其實從來就不存在。我們或許可以說,牆是一種社會集體幻想出來的桎梏,阻止我們作出具啟發性的思考;另一種想法或許是,一旦改變了看待世界的角度,看出去的世界便全盤不同了。
本書譯者在跋中寫到,「小老鼠是故事中最年幼的角色,就樣小孩子一樣,喜歡問為什麼,藉此去認識世界。」孩子之所以會問為什麼,是因為他們還願意去問,他們還沒有被阻止去問,而這也是我們最希望為孩子保留的一種品格。我們不需要孩子成為一個不懂禮貌、不知應對進退的人;但我們當然希望孩子不要忘記在任何時候,都依然保有願意停下腳步思考的習慣。
「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這句話聽來或許像是一番陳腔濫調,但我們的未來確實把握在孩子手中,孩子也確實還有著所有機會可以改變世界。在故事中,小老鼠眼見外面的世界後,並沒有忘記回頭去把他的動物朋友們都帶出來。或許,這樣一種願意回頭的責任感,也是我們希望孩子都能擁有的。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