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推薦原因】
★美國凱迪克大獎得主莫‧威樂
★全球暢銷知名童書系列
★《學校圖書館期刊》評鑑百大圖畫書
★《紐約時報》兒童暢銷排行榜
★Amazon上百則讀者五顆星評價
熱門的淘氣鴿子系列,每每都讓故事中的淘氣鴿子唱反調,在故事中反向教育出孩子應遵循的習慣與品德。這次的淘氣鴿子霸佔熱狗堡,不願意和同伴分享,這其實也是年幼的孩子時常有的狀況——認為自己可以獨佔自己發現的東西。這本書透過鴿子和鴨子輕鬆又逗趣的對話,要帶著爸爸媽媽的孩子在互動中,學習社會化。
當孩子長大到一個程度,開始有了像是「所有權」這樣的概念後,相信爸爸媽媽總是很常聽到「這是我的」這句話,要是在不只一個孩子的家中,這種情境只怕是更常發生。
確實,「擁有」所帶來的滿足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到的第一種觀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無論是爸爸媽媽的愛、最喜歡的玩具,或是最愛看的電視節目,並不總是會永遠地停留在自己身旁,並不總是在自己想要的時候可以得到。也正因為如此,令孩子總是執著於「留在身邊」這件事,無論是東西或是爸爸媽媽的人。
要怎麼樣帶孩子認識這種情緒,以至於排除這種習慣呢?打罵或許不是最好的方式,爸媽也該理解到這是孩子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這本繪本透過一隻壞脾氣的鴿子扮演這種執著「所有權」的角色,透過他與可愛又天真的小鴨互動,讓孩子可以在閱讀中,跳脫出來認識自己的行為。也透過故事的情節,學習到分享的美好。
孩子對於所有權的執著,來自於他們的似懂非懂,所以教條式的訓斥往往難以解決問題,威逼利誘大概更是治標不治本。想一想,分享、友愛或關懷這些概念,其實要大人好好地解釋清楚,可能都不是那麼容易了,不是嗎?其實教導孩子的最好方式,永遠是貼近孩子的生命經驗,用孩子習以為常的場景來實際演繹,而吃的喝的不也正是孩子生活中最息息相關的呢?
「請問那是一隻熱狗嗎?⋯⋯你覺得它的味道像雞肉嗎?」引導孩子還需要一個反面的例子。書中天真又可愛的小鴨,看著鴿子霸佔著熱狗堡,一點都不會感到不開心。就只是發揮著自己的好奇,不斷地問著天真的問題。小鴨就像是一個能夠發揮對比的角色,永遠以尊重對方的方式,永遠以好奇代替質疑。
小鴨的角色也是爸爸媽媽可以有的樣子,有的永遠不是責怪或「教育」,僅僅透過一個一個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在思考的過程中,理解了許許多多的道理。我們總是急著要灌輸,卻忽略孩子也能夠自己思辨。
儘管小鴨不曾要求什麼,甚至鼓勵鴿子趕快把熱狗堡吃掉,但小鴨不斷地詢問卻讓鴿子感到萬分焦躁。其實這也是孩子常有的情緒,儘管鴿子不斷強調「誰先看到就是誰的」,但孩子其實也都知道自己有時候有些強詞奪理,孩子也知道自己並不永遠是對的。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來讓孩子做出更好的判斷。
「是我先看到熱狗麵包,它是我的!」或許我們還可以把話題帶到更遠的地方,長久以來,先佔先贏其實一直就是人類的最典型的思考邏輯——無論是土地、飲水,或是其他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人類歷史上的衝突也總是因為這些原因而發生。其實,在想著「所有權」之前,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思考到,共享是不是能帶來更大的利益,共榮是不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項呢?
好的繪本總是懂得寓教於樂,鴿子和小鴨的對話充滿著無限的幽默。看著鴿子佔滿整頁的發怒,孩子們也能在笑聲中,大方地承認自己往往也是那個角色。這本繪本不僅在劇情上,在繪製上也是工於巧思——在圖像上從大與小的對比、人物看向鏡頭的戲謔調度、跨頁與切割畫面等等,彷彿在看一齣精心製作的喜劇電影一般。這樣的美學巧思,想必也能成為孩子學習的養分之一。
其實透過互動式的敘事方式,特別是如果能搭配爸爸媽媽的親子共讀,在在都是在為孩子的理性表達能力鋪路。就像我們說孩子的學習應該要引導一般,引導的過程也是在鼓勵孩子良性溝通,讓孩子知道只要他們願意,爸爸媽媽永遠會願意傾聽他們的意見。有效的親子共讀,往往就是在建立這樣的橋樑。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