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城市裡的小農場》藉由紐約「地方創生」實例,呼應108課綱中的社會參與核心素養,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練習覺察社區中的閒置空間和資源利用。而繪本中也描繪了許多蔬果農產的耕作過程,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繪畫讓孩子與土地產生情感連結,培養對於農食、綠能環保等概念的興趣。
在紐約一個名為「哈林」的社區裡,有一間175號小學,學校對面有一塊閒置空地,大家都稱它「鬧鬼花園」。花園裡沒有花,只有滿地的垃圾和廢棄物,人人都避而遠之,直到學校裡來了一位東尼老師,一切開始有了變化。
做為一個真實案例,東尼不僅看到了閒置空間的問題,同時也發現學校缺乏體育和藝術課程,以及社區中販售健康食物的不足,進而產生了改造這塊空地來解決問題的想法。
看見社區的問題後,東尼開始清理空地、鋪上新土,並邀請學生一起在空地種下種子。孩子們為植物澆水、除草,看著自己親手耕作的植物逐漸茁壯,同時也會經歷枯萎和重生。除了花草植物,他們也開始種植蔬菜和水果,在耕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培養等待作物成長的耐心,也與土地的連結越來越深。
花園裡有香草植物,還有碗豆、番茄、黃瓜、草莓等新鮮蔬果,這些都是老師和學生們親手耕作的!而豐收後的成果就由孩子們帶回家和家人分享。孩子們在過程中收穫的不僅是蔬果,還有改造空間和耕作時的成就感,以及在一次又一次踏上泥土、親手澆灌、享用成果的同時,重新和社區土地產生連結。
在哈林社區裡,因為一個人的創意和一群人的行動力,使得廢棄空間搖身一變成為都市中的一片淨土花園。
在真實世界裡,孩子們較少實際接觸餐桌上每一樣食物的原型,也很難明白一份蔬果從播種到收成需要經歷什麼過程。透過《城市裡的小農場》除了能啟發孩子對食農教育的興趣,也可以在共讀時,由父母親帶領孩子思考家裡、社區中還有有哪些閒置空間可以利用,或是延伸思考關於環境永續和綠能環保的理念和精神。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