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推薦原因】
★入選信誼2015年Bookstart閱讀起步走「寶寶的第一份書單」
★入選教育部105年Bookstart閱讀起步走「嬰幼兒讀物建議書單」
★40年經典作品.日本熱銷超過220萬冊
這是一本適合幼兒的視覺遊戲書,繪本中每一個頁面其實都躲了一隻調皮的小金魚。而繪本中豐富的色彩與形狀,便是要帶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認識形態與顏色,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
簡單的故事中,甚至包含了一個起承轉合的情節,故事的最後,小金魚跑到了滿滿都是金魚的大池子中,爸爸媽媽不妨帶著孩子一起思索,為什麼小金魚要逃回大魚池中呢?
許多人認為,繪本是孩子們接觸世界的重要窗口。確實,孩子可以透過繪本,徜徉在想像力構建的童話世界,又或是隨著繪本中的角色一同經歷冒險的旅程,從中去探索世界的奇妙與故事。
「小金魚在魚缸裡。小金魚逃走了。逃到哪裡去了呢?」這是故事的開場白,也是一句可以為孩子們帶來無限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開場白。繪本的內容,對於開始探索世界,不斷發展好奇心的孩子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書中描寫著一隻從魚缸中脫逃的小金魚,在家中各個角落躲藏,融入各種不同的物品當中。除了帶孩子隨著繪本故事尋找小金魚以外,更是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辨別顏色和形狀的技巧。作為和世界互動的第一步,這本書除了建立對事物、顏色的認識以外,也激發著孩子對探索世界的興趣與好奇心。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的教師施政廷曾提到,「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對形狀和色彩的歸納與認識,是個十分基本且重要的訓練」,藉此強調這本繪本所能為孩子帶來的幫助。而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 Hegel)也曾經提出過名叫「揚棄(Aufheben)」的概念,描述的是人類在學習中將概念給抽象化的過程。
所謂的「抽象化」聽起來生澀,但其實是很簡單的概念。「揚棄」有去蕪存菁的意涵,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總是透過生活中的經驗(玩到各種紅色的玩具),去發掘相同且可以連結的特性,並加以抽象化(認識到紅色這個顏色,或是有可以當作玩具的物體),最後形成各式各樣的概念(紅色、玩具)。
這裡要點出的,是不斷去接觸不同事物的重要性。孩子的認知是在自然而然中發展的,要想強化這項發展需要的不是刻意地去教導孩子一個概念,而是提供孩子夠多的素材,讓孩子小小腦袋中的學習機制可以無邊無際的發揮。如此一來,孩子自然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儘管自然就好毋須刻意,但這本書又巧妙地將這樣的學習,轉化成一隻逃跑的小金魚的故事。小金魚和逃跑,都是孩子可以輕鬆理解的情節。將學習化作故事,其實也正是讓孩子能夠有邏輯地去思考眼前所發生的事物。
故事帶來另外一種學習是,讓孩子去思索事情發生的理由。為什麼小金魚要逃走呢?為什麼最後小金魚選擇在一個充滿夥伴的大池子中安身呢?這都是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討論的情節。
這時,便適合讓孩子自由地發揮想像力,接著一步一步去引導孩子的思考邏輯,或許是因為寂寞,或許是因為無聊,各式各樣的詮釋方式,都是培養孩子想像力與獨立思考的好方法。
繪本也同樣帶來一種抽象化的學習,因為故事本身就會有許許多多細碎的片段。單純的知識學習可能只有邏輯概念傳遞,但把學習融化進故事當中,各種故事情節就可以帶來不同的碰撞與激盪,而這些碰撞就充滿了各種可以給孩子去蕪存菁、發掘概念的素材。
作為一本遊戲書,這本書可以讓孩子一看再看,不斷地經歷尋找的過程,也不斷地獲得新的樂趣,不會是一本用過即棄的故事書。同時,在故事結束後,我們都會回到現實生活中,但有些收穫會跟我們一起回到現實生活當中。
這本書帶來的學習,不管是色彩或是形體的碰撞,都是能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繼續不斷發現樂趣的遊戲。或許一本好的圖畫書,就是要能夠帶來能長久延續的效應。
{{item}}
{{itemTag.title}}
{{productsCount}}結果
{{displaySortType}}
{{item}}
{{item.productWordingTag}}
{{currency}}{{item.final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currency}}{{item.saveAmou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省下 {{item.savePercent |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new device price{{currency}}{{item.regularPrice| numberThousandsCommas | numberDecimalPoint}}
產品比較
最多選擇4個產品,比較數量已達上限